经济大省挑大梁·潮涌之江丨为玻璃“添彩”与新药“陪跑”看金融“活水”如何滋养科创企业
经济大省是稳住全国经济基本盘的“压舱石”、引领发展升级的“动力源”。浙江作为中国经济高水平发展的“排头兵”,正以“勇立潮头”的担当、“敢为人先”的魄力,坚定扛起“经济大省挑大梁”的责任担当,为全国发展大局贡献浙江力量。央广网浙江频道策划推出《经济大省挑大梁·潮涌之江》系列报道,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、打造科学技术创新高地、深化营商环境改革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关键领域,通过全景式观察、深层次解读、多维度呈现,记录之江大地勇毅前行的奋进足迹,解析高水平发展的核心密码,生动展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的蓬勃活力与强劲韧性。
央广网杭州11月21日消息一块普通玻璃,经过13道主要工序、7个小时的加工,就变成了一个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,这样的工艺是如何完成的? 背后又有哪些科技的加持?在龙焱能源科技的生产车间里,记者尝试寻找答案。
“我们的全自动生产线公里,融合镀膜、激光刻蚀、清洗等13道主要工序,一块玻璃要在上面运行7个小时,才能完成所有的镀膜环节,最终变成薄膜太阳能电池。”龙焱能源科技(杭州)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越说。
说着,吴越开始向记者科普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基础原理。“玻璃板上的彩色镀膜可在最小损失前提下,配合薄膜光伏组件吸收最多的可见光,高效转换电能,同时使其组件外观具备展现不同的颜色的能力。”
在核片封装车间,技术人员正在进行线路铺设和胶膜铺设。“把原材料玻璃合在接板玻璃上,就变成了我们的夹胶玻璃。”吴越说。
“这上面有十几层膜,都是由不一样的材料组成的,最终形成我们的半导体器件。”在生产线旁边,吴越介绍,PVD物理镀膜设备在玻璃表面镀几十到一百纳米的膜层,而这只是13个关键核心工艺中的一环。
据悉,龙焱能源科技成立于2008年,专注于碲化镉薄膜电池的研发、生产制造和下游应用推广,目前该公司产品已出口到45个国家和地区。
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,资金支持特别的重要。“制造业一般都是重资产行业,银行的金融工具支持对我们很有必要。”龙焱能源科技(杭州)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奔说,“我们新一代产线个亿的授信金额,而且贷款的期限、利率都非常优惠。我们在做上市的准备,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也有建行的支持。”
在龙焱能源科技的生产线上,每一块玻璃的蜕变之旅,都映照着金融“活水”对科学技术创新的滋养。
“降解样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?”“仪器上样需要20微升。”在浙江特瑞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,分析鉴定部分析副总监赵辉正在进行新药测试。
“我们刚才利用液质分析平台,对新药TRS005的样本稳定性进行了质谱分析,对分子间修饰后的变化进行检验确定。”赵辉说。
金融支持科技公司的故事不止在能源领域上演。在生物医药领域,浙江特瑞思药业也感受到了金融“活水”的滋养。
据介绍,浙江特瑞思药业专注于生物创新药研发,主要研发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药物。该药物在临床试验过程中获得了比较好的临床效果,获得了突破性疗法认定。“生物创新药研发周期长、投入大,在药品上市前,一定要通过融资来支持研发活动。”浙江特瑞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、董事会秘书马明昊说。
在生物医药领域,融资是整个行业的课题。“建行在对接过程中,更多的是在看我们的未来。建行能看见我们产品的前景,也理解研发周期比较长,和其他银行不同,建行做出了一些创新性的举措。”马明昊说,“金融支持解决了我们临床资金使用的问题,让我们能聚焦所有精力去推进临床进度,让药物尽快惠及更多患者。”
科技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,但传统信贷模式往往难以满足科技公司的特殊需求。面对这一难题,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交出了自己的答卷。
“我们打造的‘浙科翼’科技金融品牌,致力于为浙江科技公司插上腾飞的翅膀。”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总经理王雅民介绍,建行的科技金融服务围绕两个维度展开。
在专业经营方面,布局了30家科技特色支行,构建覆盖全省的服务网络;在数字化赋能方面,创新运用“技术流”评价体系,通过数字化工具将财务报表处理时间缩短至15分钟,依托智能测额模型实现贷款额度自动生成。
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工作人员走进车间,精准了解企业需求(央广网记者 尚天宇 摄)
据悉,截至今年9月末,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科技贷款余额已达2847亿元,较年初新增598亿元,增速达26.6%,累计为超过13500家科技公司提供了融资支持。
展望未来,建行将持续深化科技金融创新体系。围绕企业成长周期,为初创期、成长期和成熟期公司可以提供差异化服务;围绕技术发展周期,在研发、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阶段提供全流程金融支持。
“作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,建设银行将坚定落实中央关于‘金融五篇大文章’的决策部署,持续以高质量金融服务赋能科学技术创新,积极助力‘十五五’规划实施。继续与广大科技公司携手并进,紧密合作,共同为推进科技强国建设、实现高水平发展贡献建行力量。”王雅民说。
从薄膜太阳能电池到生物创新药,从生产线上的点滴改造到临床试验的稳步推进,金融与科技的深层次地融合正悄然改变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轨迹。科技金融的创新实践,如同一股活水,浸润着科技公司的成长土壤,让更多的科创力量在浙江生根发芽、茁壮成长。

咨询电话: